磷肥与复肥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态势

  • 国家政策驱动下我国复合肥行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研究

    冯尚善;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现代化推进及“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深入分析我国复合肥行业发展态势。通过研究行业产业现状、产品结构变化特征、发展驱动因素、区域市场特征及竞争格局,揭示当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原料成本波动、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从绿色化发展、产品创新升级、产能优化整合、加强农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复合肥行业在深度调整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2025年09期 v.40;No.2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开发与生态设计

  • 中低品位难选胶磷矿正反多步浮选脱镁降倍半氧化物研究

    赵思匡;罗惠华;蔡忠俊;杨稳权;金宇靖;刘子乐;俞新全;

    以云南某难选硅钙质磷块岩型胶磷矿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正反两步浮选与正双反三步浮选工艺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正反浮选工艺难以降低倍半氧化物含量,使得磷精矿中MER值较高;正双反三步浮选工艺采用正浮选脱除钾长石、石英等硅铝脉石,反浮选脱除白云石,采用磷酸酯捕收剂再次反浮选脱除含铁铝(褐铁矿、云母、水铝石)等脉石矿物,可以获得MER值为0.075、w(P_2O_5)为31.71%的磷精矿1,作为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原料;磷精矿2w(P_2O_5) 29.16%,MER值为0.162,可以作为副产品用于生产磷酸铵肥料,实现磷矿梯级利用。

    2025年09期 v.40;No.28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油基油包覆磷酸二铵的制备及防结块效果研究

    缪志梅;代金凤;杜加磊;吴枫;龙文恒;薛河南;

    石油基包覆油因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和稳定性,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磷肥生产中。以沥青、矿物油、石蜡和磷酸酯为主要原料,进行包覆油的制备和应用性能评价。开发一种石油基油包覆磷酸二铵(DAP)肥料,该肥料具有良好的防结块性能。通过优化配方,以沥青和矿物油为主要成分,配以石蜡和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磷酸酯添加量为4%时,制得的包覆油在60℃下黏度为1 164.6 mPa·s,密度为958.8 kg/m~3。以0.25%添加量包覆后的DAP肥料颗粒在35℃、70%相对湿度下展现出优异的防吸湿性能(吸湿率<0.5%)和防结块性,且其L~*、a~*、b~*色度参数符合咖啡色磷肥的色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包覆油中磷酸酯的添加量至12%,可显著改善包膜的均匀性,防结块效果提高84%。

    2025年09期 v.40;No.284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沸石对磷石膏渗滤液进行深脱氨的研究

    钱成洋;段利中;杨德清;王硕;

    磷石膏在堆存过程中经雨水冲刷会形成含氟、磷、氨氮(NH_3-N)等污染物的磷石膏渗滤液,渗滤液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水资源和土壤造成危害。通过脱氟、脱磷氨、深脱氨、深脱磷、pH回调等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深脱氨阶段用改性沸石代替次氯酸钠,研究沸石改性条件、pH、改性沸石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脱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取脱磷氨滤液(ρ(NH_3-N)为25.94 mg/L) 200 g,用质量分数32%的液碱溶液调节滤液p H至8.5,然后投加质量分数7%的氢氧化钠溶液改性的沸石10 g,在30℃下反应2.0 h,搅拌转速为200r/min,反应完后回调至pH为6.8,处理后的渗滤液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指标要求。

    2025年09期 v.40;No.284 21-2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简评与要讯

  • 推动大宗固体废物土壤化,促进生态产业科学发展

    薛生国;

    <正>磷化工、有色金属、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大宗固体废物(赤泥、磷石膏、煤矸石、冶炼渣等)产生量持续攀升,迄今尚无经济可行的资源化技术,对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025年09期 v.40;No.284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磷及关联产业工艺创新

  • 磷酸三聚氰胺合成工艺研究

    李永翔;孙智;刘晨曦;马航;万邦隆;党辉;杨锁辉;李云东;

    磷酸三聚氰胺(MP)是一种磷氮系无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防火涂料、纸张等领域。以三聚氰胺和磷酸作为原料、水作为溶剂合成MP。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配比对产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MP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反应配比(n(磷酸)/n(三聚氰胺)) 1.00。最佳条件下所得产品指标:w(N)为39.32%,w(P)为13.03%,100 mL水中溶解度为0.61 g,pH为2.29,产率为89.8%。并对MP进行结构表征、热重分析及粒度测定,结果表明:FT-IR证明了MP的化学结构,XRD证明了MP成功合成;MP的t_(0.5%)(热失重0.5%的温度)、t_(1%)、t_(5%)、t_(10%)分别为230.9、241.5、282.3 、315.1℃;其粒径分布d_(10)、d_(50)和d_(90)分别为2.019、12.370、35.570μm。

    2025年09期 v.40;No.28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工艺及硫酸根对其生产过程的影响

    李文玉;张广忠;李先亮;艾孙阳;

    由于磷矿石存储量有限、价值较高,磷酸生产中往往通过硫酸过量以确保磷矿的萃取率及洗涤率,然而在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过程中原料磷酸中的硫酸与氨反应生成可溶的硫酸铵,难以分离,影响产品纯度。为确定硫酸根对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过程是否产生影响,对工业级磷酸一铵用酸数据及生产过程、成品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原料中硫酸根对沉降、压滤产生负面影响,硫酸根通过提高pH的方式难以除尽,进入清液中,进而影响成品质量、产量,因而采取适当手段(合理控制萃取槽硫酸根指标、稀磷酸脱硫等)控制磷酸中硫酸根指标,可使工业级磷酸一铵纯度由97.69%升高到99.60%,w(硫酸盐)由1.31%降至0.23%,班组产量由61 t提高到115 t,提高了工业级磷酸一铵系统的效益。

    2025年09期 v.40;No.28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料浆法粉状磷酸一铵装置喷粉塔分布板优化

    王敬东;潘刚;刘东伟;熊亮军;

    聚焦湖北省黄麦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万t/a料浆法粉状磷酸一铵装置喷粉塔的运行难题,深入剖析现存问题,包括出料温度偏高、出料水分偏大、产能与上游工段不匹配等。通过理论计算,优化分布板布设,涵盖风帽组合方式、数量、孔径等关键要素,显著改善喷粉塔运行效能,有效降低清理频率,清理周期由7~10 d延长至15~20 d,产品w(H_2O)控制在0.5%~0.8%合格范围,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单位生产成本有效下降,为同行业喷粉塔优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2025年09期 v.40;No.28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于磷酸铵生产的湿法磷酸脱除铁、铝、镁杂质研究

    厉华;

    针对湿法磷酸中铁(Fe)、铝(Al)、镁(Mg)杂质含量升高导致磷酸铵生产过程中料浆流动性差、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工艺(自然沉降-板框压滤-分级萃取)脱除湿法磷酸中金属杂质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板框压滤预处理对不同磷酸品质的固相物及金属杂质的脱除效果,并系统探讨了萃取工艺中相比、搅拌转速、温度和停留时间对金属离子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比为5:1、搅拌转速为60 r/min、温度为58℃、停留时间为3.5 h时,一级萃取可使Fe、Al、Mg平均脱除率分别达到55.08%、20.09%和5.32%,MER值下降>0.03;经三级萃取后MER值累计下降>0.08,显著优化了磷酸品质。该工艺流程简单、环境友好,所得磷酸可满足优等品磷酸铵的生产需求。

    2025年09期 v.40;No.28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提质增效产品创制技术

  • 转鼓-挤压造粒机生产低氮高钾作物专用肥研究

    钟振;高璐阳;张汉卿;曾锐;张建;马红菊;蔡园园;

    针对沙性原料(氯化铵、氯化钾)造粒过程中成球率低、颗粒强度不足及结块粉化等问题,开发了尿基转鼓设备与对辊挤压机并联的生产工艺。通过优化原料细度配比、混料水含量控制、返料量控制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了成球率与工艺稳定性。实验表明:在氯化钾细度控制在0.3~0.4 mm、混料w(H_2O)控制在1.4%~1.6%的条件下单台挤压机成球率达75%~85%;系统返料量控制在12~16 t/h,台时产量稳定,设备故障率低;另外,成球率和颗粒强度直接相关,各工段颗粒破损率(一次筛分10%、烘干20%、冷却5%)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优化烘干、冷却工段扬料板结构,物料输送方式及筛分工艺降低破损率,预计产量可提升15%。

    2025年09期 v.40;No.28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实践

    任孟伟;杨星波;杨自超;

    采用热固性树脂包膜普通大颗粒尿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包膜量、圆度和粒径对热固性树脂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期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条件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包膜量是影响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期的最显著条件,随包膜量增加,尿素养分释放期延长;包膜量、圆度是交互作用影响最明显的条件;粒径对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期影响不大,可通过增加核心粒径降低比表面积,减少膜材使用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可实现在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预测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期。对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万t/a包膜尿素生产线改造后,包膜量为1 000、800 g/m~2的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期分别由60 d、49 d延长至75、62 d。

    2025年09期 v.40;No.28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壳寡糖增效复合肥的作用机制以及生产浅析

    王海川;周大双;郭利;吴沿博;焦士杰;高飞;

    系统阐述壳寡糖增效复合肥的作用机制,包括诱导植物系统抗性、调节生理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土壤微生态及结构等。结合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AZF生产工艺,详细介绍壳寡糖溶液的配制方法、添加流程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玉米和水稻的田间试验表明,壳寡糖增效复合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其中玉米增产最高达8.5%,水稻增产4.0%。该研究为壳寡糖增效复合肥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9期 v.40;No.28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磷氟产业耦合与高端材料创制

  • 氢氟酸精馏塔填料材料的选择

    杨晓健;杨帆;胡国涛;何汪致远;陈广鹏;李白玉;柳陈军;范丽婷;苏文湫;

    电子级氢氟酸精馏塔填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产品纯度与设备寿命。通过质量分数49%的氢氟酸的腐蚀实验、浸润性测试,以及可加工性、耐温、机械强度分析,系统评估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四氟乙烯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碳化硅(SiC)6类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PFA杂质析出<18μg/L,接触角108°,综合性能最优,但成本高昂;碳化硅接触角42°,具备强亲水性与耐蚀性,耐温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由于加工难度大,工业化应用受限;PP、PE因金属析出超标不适用,PTFE与碳纤维的复合材料耐蚀性差。未来需通过PFA注塑工艺优化与SiC蜂窝结构设计突破成本与加工壁垒,满足半导体级HF精馏需求。

    2025年09期 v.40;No.28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纯硫化锂合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黄忠;杜旺;何宾宾;刘禹辰;

    硫化锂(Li_2S)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基材料,在锂硫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先进储能体系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在高温稳定性、界面兼容性和理论容量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下一代储能材料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Li_2S的理化性质与应用领域,重点比较了固相反应法、溶液法、气相法、直接碳还原法及新兴合成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与适用性,指出不同合成方法在纯度控制、结构调控及产业化潜力方面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政策与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探讨合成方法优化与材料性能提升路径,为高纯Li_2S的发展提供系统参考与思路支持。

    2025年09期 v.40;No.284 6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纯氟化剂制备及应用

    吴祥虎;崔武孝;

    从含氟材料的氟化途径,探讨氟化剂在含氟材料制备中的作用。介绍氟化剂的种类,阐述以氟气(氟氮气)以及HF为原料的高纯氟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几种重要高纯氟化剂(五氟化碘、四氟化硫、五氟化磷、N-氟代双苯磺酰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分析高纯氟化剂制备存在的问题,指出安全、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是未来高纯氟化剂开发研究的方向。

    2025年09期 v.40;No.28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减污降碳协同与资源全元素高效利用

  • 磷石膏流态化煅烧工艺含氟烟气高效协同净化工艺研究

    刘海;李永辉;董真宝;张建国;

    针对云南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磷石膏煅烧工艺烟气中氟化物脱除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脱硫塔内高效净化脱氟的新技术。通过改造现有设施,优化吸收液质量,提高吸收效率,解决喷淋系统堵塞;设计多层喷淋及雾化装置,延长气液接触时间并确保均匀分布。此外,还设计了烟囱管道旋流器以解决排烟带液问题。实验研究表明,该技术使氟吸收效率达到90%以上,为磷石膏煅烧工艺烟气中的氟化物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09期 v.40;No.28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解磷石膏窑气湿法制硫酸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鲍树涛;高强;牛占华;马汝普;王同永;

    介绍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磷石膏制硫酸技术与发展历程,论述依托现有分解磷石膏产生的低浓度SO_2窑气,开发建设20 kt/a湿法制硫酸工业装置的背景与必要性,重点对窑气湿法制硫酸“一转一冷”新工艺装置及其运行指标、技术特点、创新点、经济效益进行系统总结梳理,建成的产业化项目主要指标:SO_2单次转化率≥99.3%;吨酸副产蒸汽≥0.288 t和200℃热空气8 000 m~3/h;尾气实现超低排放,其中ρ(NO_x)≤50 mg/m~3、ρ(SO_2)≤35 mg/m~3、ρ(颗粒物)≤10 mg/m~3。该流程投资省,成本低,扣除成本后每年毛利润为607.96万元,为工业石膏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创新技术路径。

    2025年09期 v.40;No.28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来源磷资源利用与回收进展及策略

    王彩凤;亢龙飞;艾锋;高琳;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磷危机现状和保障粮食安全,亟须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并构建农业-工业-政策多维视角下的闭环循环体系。系统综述提升农业领域磷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探讨从工业和城市废弃物中提取与回收磷的可行路径,阐述基于立法、经济激励、公众意识提升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政策与系统支持的作用,旨在有效推动磷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磷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2025年09期 v.40;No.284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节能减排技术在磷酸二氢钙装置尾气处理中的应用

    王凯;何成江;

    针对饲料添加剂磷酸二氢钙(MCP)生产过程中雾化、烘干及冷却工艺产生的尾气能源浪费与排放问题,系统分析现有尾气处理系统的热源分布特征与回收潜力。基于热力学分类原理,提出“高品位直接利用-低品位梯级回收”的协同节能策略,创新性地集成闪蒸降温与余热回收技术,构建尾气热能多级回收系统。通过闪蒸罐内饱和蒸汽的梯级释放实现尾气温度精准调控(由120℃降至60℃),同步回收400 kg/t的二次蒸汽用于原料预热;开发冷却气闭环循环工艺,将传统外排的冷却气余热回用于烘干环节,标准煤消耗降低7 kg/t。改造后系统实现尾气排放总量削减40%,CO_2减排量达20 kg/t,并彻底消除“白烟”视觉污染。该研究为磷酸盐行业尾气治理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技术范例,对推进“双碳”目标下的工业节能改造具有示范意义。

    2025年09期 v.40;No.284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健康保育与环境修复

  • 增效稳定性肥料制备及对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

    王婷婷;李善玲;李元峰;解学仕;宋艳;周丽;吴文涛;白静;李香芝;

    以磷酸一铵、氯化钾、抑制剂、聚谷氨酸为原料开发增效稳定性肥料,讨论添加抑制剂和聚谷氨酸对20-8-16高塔复合肥造粒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以田间试验研究抑制剂与聚谷氨酸复合增效稳定性肥料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谷氨酸添加量在1.0%以内,对于20-8-16高塔复合肥产品的造粒及产品质量无显著影响。20-8-16稳定性肥料添加1.0%聚谷氨酸减量15%一次性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比常规肥料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常规肥料分次施肥处理分别提高21.91、14.90百分点,百粒质量分别提高9.92%、4.18%;比常规肥料一次性施肥处理、常规肥料分次施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减量15%一次性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0.80%、23.76%、25.56%。抑制剂与聚谷氨酸复合添加制备的稳定性肥料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百粒质量、产量等。

    2025年09期 v.40;No.284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产业赋能与业态融合

  • 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在硫酸装置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余顺龙;毕晓云;黄正杰;

    基于大型硫酸生产装置(800 kt/a)中存在的多参数耦合作用显著、非线性动态特性突出、过程变量强关联性导致的时滞效应,以及多维约束条件与多目标优化需求并存的调控难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先进过程控制系统(APC)技术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焚硫转化工序、干吸工序、蒸汽工序、低温位热能回收工序的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优化,实现动态控制与稳态优化的双层控制,实现装置更高层次的控制目标。实施结果表明:主要运行工艺参数标准偏差降低75%~85%,自控率提升至99.99%,吨酸产汽量提高0.56%。系统显著提升了装置运行的平稳性与能效水平,为硫酸工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

    2025年09期 v.40;No.284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检测

  • 光度滴定法测定饲料级磷酸二氢钙的钙含量

    陈雨;文丹妮;杨璧锾;张健梅;

    将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按照GB 22548—2017方法前处理后,通过自动电位滴定仪用EDTA对其进行络合滴定。光度电极作为指示电极,以特定波长光照射待测液,将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引起的光信号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变化,通过滴定仪上电位的突跃找到滴定终点,从而实现用光度滴定法测定饲料级磷酸二氢钙的钙含量。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一致,精密度好、操作简便、效率高,终点判断准确。

    2025年09期 v.40;No.284 116-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细粉末压片法-X荧光法测定黄磷炉渣中主量元素

    彭桦;张江坤;段立荣;朱桂华;赵凤婷;田大明;张朝旺;凌红梅;杜雄雁;

    粉碎至近纳米级的物质在荧光分析中能基本消除粒度效应和矿物效应。利用超细粉末技术,将黄磷炉渣(含内部控制样)粉碎成粒径2~7μm,确立了制样压片参数;压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主量元素Ca的测定值与化学法结果一致,各元素7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硅的氧化物加标回收率在88.00%~115.00%。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提高了测定黄磷炉渣主量元素含量的效率,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测定时间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025年09期 v.40;No.284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备、控制与安全生产

  • 基于磁性浮球液位控制系统的生活污水回用优化改造

    焦德丰;苏春霞;

    针对某化工装置生活污水回收系统中存在的液位监测缺失、水泵运行不稳定及资源回用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以液位自动控制为核心的系统改造。通过对现场运行数据的调研与故障分析,明确液位控制失效为导致泵频繁抽空、外溢及损坏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分析多种液位控制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基于磁性浮球、干簧管和电磁继电器的非接触式液位自动控制系统。项目实施后,系统实现了水泵启停的自动化控制,回收泵连续运行5个月无故障,生活污水回用率由60%提升至95%以上,累计节约工艺水费用约2.8万元。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适用于空间受限、运行环境恶劣的工业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40;No.284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征稿启事

    <正>《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原《磷肥与复肥》,月刊)由郑州大学主管,郑州大学、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会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与中国工程院院刊集群创始成员刊,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化试点项目。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S)”、“美国艾博思科学术数据库(EBSCO)”等数据库收录。

    2025年09期 v.40;No.28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正>国发[2025]11号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5年09期 v.40;No.28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九届全国磷氟生态产业技术创新(贵州磷化)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成功举办

    <正>2025年8月26—29日,由郑州大学、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主办,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期刊中心)、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信息中心、《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磷氟生态产业技术创新(贵州磷化)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成功举办。

    2025年09期 v.40;No.284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征稿、征订、广告启事

    <正>为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热诚欢迎以磷氟等元素为代表的资源加工产业的相关专家、管理及技术人员踊跃投稿。欢迎企业、个人订阅2025年《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杂志。欢迎相关企业刊登广告,宣传、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

    2025年09期 v.40;No.28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