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与复肥

论坛

  •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我国磷复肥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修学峰;

    阐述2023年我国磷复肥行业运行及产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磷肥产量同比增长6.1%,国内磷肥和复合肥供应充足;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多项创新成果发挥了行业引领的积极作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步;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路径不断拓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范例增多,服务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分析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资源约束的瓶颈凸显;大宗磷化工产品面临产能过剩难题,且生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创新能力不足,给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挑战。对磷复肥行业和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2024年05期 v.39;No.26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刊首语

  • 第八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心连心)论坛专家报告集锦(四)——“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论坛

    <正>报告题目:生物基水溶性大分子肥的特性及应用效果报告专家:尹应武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新疆农业大学教授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现有沙漠面积为168.9万km~2,沙地固结和保水增肥是沙漠治理的关键。分析物理工程、生物结皮、化学结皮等3种固沙技术的优劣,提出发展绿色低成本生物固沙材料是沙漠生态修复的关键。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根据第三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数据,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各类生物质资源总量合计232 991万t,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介绍利用秸秆、竹子、加工剩余物等植物原料进行分拆解聚(清洁制浆)和生产水溶性生物高分子材料(“人造甘露”)技术,

    2024年05期 v.39;No.26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开发

  • 新型增硫磷铵产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师永林;薛河南;鲁振亚;

    针对土壤缺硫,现有含硫磷铵肥料硫黄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作物吸收较差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微米级硫黄制备技术、新型增硫磷铵产品关键技术开发,并依托磷酸二铵装置开展产业化技术改造,以湿法浓磷酸、液氨、液体硫黄为主要原料,生产出具有独特结构的新型增硫磷铵产品,90%硫黄微粒粒度≤75μm,硫黄微粒均匀分布于增硫磷铵产品中,有效促进了硫黄微粒在土壤中快速转化,满足作物全生长周期对硫的需求。

    2024年05期 v.39;No.26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石膏转晶研究

    陈伟;丁永明;刘利;

    为进一步优化半水-二水湿法磷酸生产技术,提高磷收率,研究液相P_2O_5浓度及SO_3浓度对半水石膏转晶制备二水石膏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半水石膏在液相SO_3质量分数3%~6%,P_2O_5质量分数3%~6%时可以快速完成转晶生成二水石膏,转晶时间20~30 min,实际生产控制时间在120~150 min,转晶过程中半水石膏中枸溶性P_2O_5、难溶性P_2O_5、总P_2O_5均大幅度下降,P_2O_5的收率达到97.5%,转晶过程中Fe_2O_3残留在石膏中,Al_2O_3、MgO、F进入磷酸中,可能带来杂质富集,影响装置稳定运行。

    2024年05期 v.39;No.26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国家工信部印发《202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正>日前,为认真落实《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202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以下简称《修订计划》),《修订计划》的编制遵循产业发展、市场需要、重点突出、成体系等原则,编制重点在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重点领域的标准项目;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具有创新技术和国际先进性的标准;基础术语、关键共性技术、试验方法等基础类标准项目;工程建设、绿色低碳、质量安全等通用类标准项目;不适应当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需要,亟须修订的标准项目;其他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亟须的标准项目。

    2024年05期 v.39;No.26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磷复肥与新型肥料

  • 氨水预处理过磷酸钙实现无土造粒研究

    李云利;宋天月;刘保福;陈龙;鲍文金;孟祥凤;

    过磷酸钙经氨水预处理后可替代黏土进行无土造粒,提高肥料产品成球率,降低原料成本。通过试验分析得出,氨水预处理过磷酸钙对产品成球率有显著提高,水含量随氨水用量增加而减少,水溶性磷含量随氨水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分析确定过磷酸钙和氨水的质量比为4时为氨水最佳用量。

    2024年05期 v.39;No.26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稳定性肥料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王婷婷;解学仕;张磊;周丽;吴文涛;李元峰;白静;

    分别用转鼓造粒工艺和高塔熔体造粒工艺生产26-10-12稳定性肥料,对生产指标、产品指标和原料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适宜高氮配比稳定性肥料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与转鼓造粒工艺相比,高塔熔体造粒工艺的小时产量提高67.8%,产品颗粒强度提高44.4%,成品率提高33.3%,成品养分合格率提高6.4%,原材料成本降低11.6%,尿素残留率提高107.78%,硝化抑制率提高128.11%,因此高塔熔体造粒工艺比转鼓造粒工艺更适宜生产26-10-12高氮稳定性肥料产品。

    2024年05期 v.39;No.268 18-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基复合肥生产优化与提质增效

    潘晓明;李宜平;

    针对100 kt/a硫基复合肥装置存在装置运行周期短、造粒成粒效果不理想、产品产量和品质波动大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优化措施。通过将小混酸槽搅拌桨更换成加长搅拌桨、对管道洗涤器内喷头和洗涤循环泵进行优化改进、调整造粒机料幕、优化工艺指标等,产量和成品质量提升,系统运行周期延长,干燥系统运行周期可以达到90 d以上,装置运行率达到96%。

    2024年05期 v.39;No.26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精细磷化工与功能材料

  • 高纯多聚磷酸工业生产中杂质元素足迹及净化效果研究

    黄迪;马航;万邦隆;念志伟;杨晓龙;马新蕊;李德高;

    高纯多聚磷酸是精细磷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及产品,可用于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通过监测高纯多聚磷酸生产的原料、生产过程、产品的杂质含量,研究其杂质元素足迹及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杂质As在生产过程中被逐步固定脱除,最终脱除率可达99.98%,杂质Mg先被固定后被释放,杂质Na完全被固定脱除,杂质Fe被固定后又从生产设备引入外源Fe,杂质Pb、Cd未进入多聚磷酸生产系统;高纯多聚磷酸产品4项指标均优于食品级磷酸标准,有16项指标优于普通电子级磷酸标准。

    2024年05期 v.39;No.26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磷酸与硫酸

  • 湿法磷酸浓缩系统氟回收优化改造

    周智武;杨琴;肖银兵;

    介绍瓮福化工公司湿法磷酸装置浓缩系统氟回收基本情况,并从氟的物料平衡进行梳理。重点针对浓缩系统氟逸出后的回收进行优化改造,一是从生产管理方面进行优化操作;二是从设备方面进行改造,包括将塔洗涤改为管道洗涤,优化喷淋方式,提高循环洗涤液流量。改造后装置的氟回收率由58%左右提高至70%左右,氟硅酸产能由30 kt/a提高到36 kt/a。

    2024年05期 v.39;No.26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能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协同发展

  • 我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候杰;雷琼;

    磷矿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化肥工业、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国内外磷资源现状,以及我国磷矿加工提磷及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磷矿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磷资源必须得到合理管理,更好地量化所有流量和路径。

    2024年05期 v.39;No.268 29-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生态与环境

  • 600 kt/a传统法磷酸二铵装置稳定尾气颗粒物排放技改

    魏正坤;

    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600 kt/a传统法磷酸二铵装置,因尾气排放量大,夹带液滴,温度高、湿度大等原因,导致尾气颗粒物排放指标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以无尘冷却器代替流化床冷却器,减少尾气排放量;增设湿式电除雾器,捕集洗涤尾气夹带的液滴;增设尾气冷却器,降低尾气排放温度及湿度。技改后装置运行稳定,ρ(颗粒物) 4.01 mg/m~3,ρ(氟化物)<2.29 mg/m~3,优于国家指标,且尾气白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2024年05期 v.39;No.26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检测

  • 超声提取法测定复合肥料和有机肥料中氯离子

    赵丽芳;齐云;徐楠;刘鹏飞;王东岳;康兆广;孙文丹;张娟;

    目前复合肥料和有机肥料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时通过沸水提取肥料样品中水溶性氯离子,耗时长、操作步骤烦琐。采用超声提取法快速提取复合肥料和有机肥料中氯离子,分别采用容量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并将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进行对比。超声提取法室温条件下提取时间只需5 min,且不需要冷却,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2024年05期 v.39;No.26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磷石膏中附着水、结晶水快速测定方法

    陈鑫;

    研究水分仪测定磷石膏中附着水、结晶水含量的方法,优化测定条件,测定结果与GB/T 5484—2012中干燥差减法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0.32%~0.62%,准确度高,精密性好。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在优化的条件下,单个样品测定耗时仅15~45 min,解决了传统标准测定方法耗时长、分析误差大的问题,满足磷石膏堆存、处理、利用中质量控制要求。

    2024年05期 v.39;No.26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设备与安全

  • 氨酸法复合肥生产废气处理的技术改造

    黄祥川;姜杰;玄先路;徐斌;孟令军;

    针对氨酸法复合肥生产装置废气处理设施效率低,尾气中氨、颗粒物排放浓度偏高的问题,查找影响的原因,根据废气中污染物种类不同,提出造粒、烘干、冷却工序废气分别治理的改造方案,增加了静电除雾器、袋式除尘器等设备。方案实施后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度降低,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稳定控制在5 mg/m~3以下,氨排放质量浓度稳定控制在3 mg/m~3以下,改造取得较好效果。

    2024年05期 v.39;No.268 41-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换热器介质泄漏后循环水系统水质变化及应对措施

    张朝;

    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煤气化、合成氨、尿素装置中几种不同换热器发生泄漏,导致循环水水质恶化,循环水中p H、氨氮、硫化物数据异常;归纳氨压机出口冷凝器漏氨、低温甲醇洗热再生塔顶冷凝器内漏、尿素装置回流冷凝器泄漏3种情况下循环水数据变化及采取的措施,对行业内含氨氮、硫化物的换热器泄漏处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4年05期 v.39;No.26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组合应用电子皮带秤提高复合肥品质

    柳叶;郭德清;

    增设电子皮带秤在线标定、报警和自动连锁停机功能,探索皮带秤在投料、返料、包膜工序上的组合应用,以精准计量和生产全过程稳定的物料流量,巩固和提高产品质量。组合使用电子皮带秤后,计量误差率(设计配方与实际走料)缩小到0.5%以内;产品合格率99%,一次性合格率提高了约2百分点;吨产品中防结油的喷涂量稳定在2.0~2.1 kg,产品结块现象显著改善。

    2024年05期 v.39;No.26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磷与健康、作物和土壤

  • 新型磷肥——农用聚磷酸铵发展现状及田间应用效果

    彭晓云;魏亮;

    介绍农用聚磷酸铵在国内外使用现状及产品特性。分别针对棉花、葡萄、辣椒、大姜等不同作物在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开展聚磷酸铵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磷酸二铵相比,施用农用聚磷酸铵可使作物产量提升7.8%~18.2%。概括施用农用聚磷酸铵的技术要点。

    2024年05期 v.39;No.26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