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我国磷复肥与磷化工行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学术交流,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信息中心、《磷肥与复肥》编辑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富邦杯)优秀科技论文奖”。
按照“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富邦杯)优秀科技论文奖”评选规则,本次评奖遴选论文为刊登在《磷肥与复肥》杂志2019年第1期至2021年第12期的论文。基于论文质量评分、专家评分2项分值,最终得出每篇论文综合分值。现已评选出“2022年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富邦杯)优秀科技论文奖”拟获奖优秀科技论文40篇。其中,特等奖1篇,奖励金额10 000元(含税,下同);一等奖2篇,每篇奖励金额6 000元;二等奖5篇,每篇奖励金额4 000元;三等奖8篇,每篇奖励金额2 000元;优秀奖24篇,每篇奖励金额500元。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2年7月30日— 8月03日。如有异议,请及时实名与“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富邦杯)优秀科技论文奖”评委会联系,联系电话:0371-6778 1991,邮箱:lfyffbwh@126.com。
本次奖项颁奖典礼原计划在2022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心连心)论坛”开幕式上举行,后因疫情原因推迟举办,现决定在2023年7月25—28日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八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心连心)论坛”开幕上举办颁奖典礼。按照设奖要求,所有奖项在会议现场向作者颁发。
2022年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富邦杯)优秀科技论文奖拟获奖名单
特别声明:本奖项评选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磷肥与复肥》编辑部为本次评奖最终/唯一解释单位,如有疑问请致电0371-67781991。
奖项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 |
发表期次 |
特等奖 (1篇) |
磷酸分解磷矿的微化工工艺研究 |
常建东1黄进2解田2,3 |
1.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 瓮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3. 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年5期 |
一等奖 (2篇) |
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现状及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双碳”相关技术研发进展 |
孙国超祁建伟袁圣娟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2021年10期 |
水溶性聚磷酸铵连续可控制备技术研究 |
周凌翔1杨晶旭2张志业2王国栋1马克猛3龙文恒1杨林台3 |
1.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2. 四川大学 3. 云南云天化云峰化工有限公司 |
2020年12期 |
|
二等奖 (5篇) |
磷石膏矿化CO2反应体系调控碳酸钙晶型的过程参数研究 |
谢安帝李季朱家骅葛敬吴林彭玉凤卢蔚 |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2020年6期 |
硝酸分解磷矿半水-二水法脱钙工艺研究 |
刘永秀1,2,3 郑磊1,2,3 李树坤1 齐英杰1,2,3 宋国发1,2,3于南树1,2,3 |
1.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1年5期 |
|
氟磷灰石-碳还原过程热力学分析及钙、硅迁移转化 |
穆刘森1马丽萍1杨静1 郭致蓥1姚远2敖冉1 隗一1杨杰3 |
1.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2021年11期 |
|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
冯尚善崔荣政王臣 |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
2020年10期 |
|
胶磷矿选矿回水处理及应用研究 |
郑光明1,2孙桦林2沈维云1,2李防1,2高先红2曾庆林2 |
1.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 |
2021年10期 |
|
三等奖 (8篇)
|
磷尾矿及黄磷炉渣农用价值和风险评价研究 |
周金华1肖亚楠1余浪2 王奕舒1施矞1刘宏1李云驹2 |
1.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云南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2021年10期 |
红壤中磷形态分布的多表面模型预测 |
刘召慧严玉鹏谭文峰 熊娟冯雄汉 |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2021年2期 |
|
石墨烯/黑磷烯复合材料的溶剂热法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
卢晓敏1,2,3李雪梅1,2,3张倩1,2,3曹昌蝶1,2梅毅1,2廉培超1,2 |
1.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云南省高校磷化工重点实验室 3. 昆明黑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2021年9期 |
|
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 |
陈彬1,2王宗抗1,2张敏2 孟品品2张志鹏1 |
1.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 广西植物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8期 |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低碳氮质量比含盐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陈玺1 张秀芝2 罗足莲1 邱金泉2 田路泞1 陈进斌2 张如宾1 |
1.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2019年3期 |
|
耐盐菌强化MBR工艺处理高含盐渗滤液的研究 |
姜海凤1周豪1于宗然2 王洪声3毕飞3周志军1 张林1,4 |
1.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膜与水处理教育部工程中心 2. 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3. 北京中环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 浙江之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 |
2020年8期 |
|
单细胞拉曼光谱在环境解磷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
林绍敏1,2李弘哲1崔丽1 |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21年2期 |
|
菌剂增效复合肥开发及其肥效验证 |
茹铁军杨振军周宝俊肖占梅吴沿博郭利 |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
2021年1期 |
|
优秀奖(24篇) |
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
李铭梁欢随婕斐张泽强何东升 |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2020年7期 |
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
张素素1齐英杰1沈彦辉1张强2 王怀利1,2陈宏坤1,2
|
1.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19年1期 |
|
磷酸尿素法合成聚磷酸铵聚合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
李成志1,2,3胡兆平1,2,3刘永秀1,2,3 于南树1,2,3 |
1.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9年1期 |
|
副产白炭黑在湿法磷酸脱氟中的应用研究 |
姜威1,2龚丽1,2聂鹏飞1,2 朱桂华1,2 何宾宾1,2 彭桦1,2 |
1.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云南省磷化工节能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21年8期 |
|
2018年我国磷石膏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 |
叶学东 |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
2019年7期 |
|
高硫煤矸石解磷微生物细菌的研发及测试 |
谢承卫高弦钟艳姜雄王应兰 |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2019年2期 |
|
土壤水含量、温度对松香甘油酯包膜复合肥养分释放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施卫省杜芳林刘建民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2021年4期 |
|
磷石膏改性及其在酸性土壤调控中的应用研究 |
李嘉琦1,2 卢维宏1,2,3 韩云昌1,2,4 张乃明1,2,3 |
1.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 3.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4. 山东省田沃土地规划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2021年10期 |
|
湿法磷酸合成磷酸脲的工艺研究 |
李敬1刘安荣2 王振杰2 刘洪波2 彭伟2 陈肖虎3
|
1.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2.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 3.贵州大学 |
2019年11期 |
|
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与单烷基磷酸酯协同萃取湿法磷酸中铁离子的研究 |
张文凯龚元琳高凯歌 |
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 |
2021年4期 |
|
云南某低镁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实验研究 |
戴川1,2 刘丽芬1,2李若兰1,2 刘润哲1,2 |
1.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
2021年10期 |
|
新型氮磷镁阻燃剂放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祁诗伟1黄齐茂1,2刘旋1孙思琦1 肖兴强3
|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 2.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荆门市强生实业有限公司 |
2019年4期 |
|
微量元素铁与植物营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解析 |
韩秀萍1 马彦平2 黄灿灿1 |
1.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2.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
2020年12期 |
|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现状及思考 |
马丽萍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年7期 |
|
酸性高氟废水除氟制备水溶肥料及其应用 |
郭婷婷1 韩效钊1 常道春2黄晗达3 张庆豫1张旭1 |
1.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 安徽至臻科技有限公司 3. 合肥绿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9年10期 |
|
凹凸棒石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王钰轩1俄胜哲1,2袁金华2 姚佳璇1刘小曼3王少琦3 赵天鑫1 |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3. 临泽县鼎丰源凹土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2021年4期 |
|
湿法磷酸生产工业级磷酸氢镁研究 |
陈丽萍周堃 |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
2020年5期 |
|
沱江上游(德阳段)磷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秦延文马迎群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管理研究室 |
2020年8期 |
|
聚氨酯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开发 |
马海生1,2,3宫锡余1,2,3肖艳1,2,3 杜迎辉1,2,3宋玉宝1,2,3胡凡1,2,3
|
1. 河北省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2. 河北省农业厅植物营养与海洋功能肥料重点实验室 3.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20年5期 |
|
可降解营养地膜组成优化研究 |
隋振全1 范金石1,2 |
1.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省部共建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2021年12期 |
|
土壤调理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尹万伟黄本波汪凤玲阮长城 蔡晓宇 |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 |
2019年2期 |
|
生物刺激素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
刘国秀沈宏 |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2020年11期 |
|
一种菌糠腐植酸/凹凸棒石缓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任慧1,2 邵洋1,2 李艳安1,2 唐海慰1,2 禹兴海1,3 |
1. 河西学院柔性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所 2. 河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 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
2021年12期 |
|
两种菌剂对低品位磷矿中磷素活化率的比较 |
张传光1,2宁德鲁1,2徐田1,2 李勇杰1,2
|
1.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2. 云南省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