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土壤磷素水平和水体环境保护
鲁如坤我国土壤磷素水平处于上升过程 ,可能构成对水体环境的威胁。威胁主要在高产区和蔬菜种植区。讨论了土壤磷素在什么水平下可保护水体环境安全同时也满足作物高产需要。对已构成水体威胁地区 ,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包裹型缓释/控制释放肥料专题报告
许秀成,李萍,王好斌阐述了包膜肥料、包裹肥料、涂层肥料、缓释肥料、控制释放肥料以及肥效调节肥料在概念上的区别 ,并讨论了以水中氮溶出率测定缓释氮肥释放期不能反映缓释氮肥的实际肥效期。根据分析肥料—土壤—作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多年在美国草坪上施 LUXACOTE的观察 ,提出了评判缓释性能的新标准。
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趋势
张智峰;张卫峰;在化肥价格剧烈增长的情况下,合理施用化肥成为保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经过多方面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氮磷钾化肥总用量很大,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在部分地区部分作物上出现超量施用的现象,这与10年前化肥投入不足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同。当前我们面临肥料利用率下降、肥料投入过量、品种结构不合理、施用方法粗犷等众多问题。按照这一分析,我国氮肥用量增长率将放缓,磷钾肥用量可能会下降。
山东省蔬菜大棚养分积累状况
马文奇,毛达如,张福锁利用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分析方法 ,根据山东省大棚蔬菜施肥农户抽样调查结果 ,分析研究了大棚蔬菜养分积累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大棚蔬菜生产中 ,几种主要蔬菜如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均会造成 NPK养分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 ,其中以 P最为突出 ,黄瓜每季 P2 O5累积量在 40 0 0 kg/hm2 以上 ,N和 K2 O也在 1 50 0kg/hm2以上 ,由此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 ;投入量大大超过吸收量是最主要原因 ,NP比例失调 ,P的比例过高使得 P累积最为突出 ;以磷酸二铵和等养分三元复合肥为主的肥料品种结构也是 P高量累积的重要原因。
我国与世界磷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刘颐华论述磷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内外磷资源储量、生产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磷矿石、磷产品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磷矿资源需求预测及保证度分析;磷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当前我国化肥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林葆,李家康分析自1980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和用量增加很快,而粮、棉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增长较慢的原因,提出今后我国化肥工作,必须既抓“开源”,又抓“节流”。论述我国化肥的品种结构、氮磷钾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以及在科学施肥方面尚应进行的工作。并提出应建立符合国情的农化服务体系,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包裹型缓释/控制释放肥料专题报告 第二报 世界缓释/控制释放肥料生产、消费现状
许秀成,李菂萍,王好斌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以色列、中国缓释 /控制释放肥料生产、消费及市场情况。 90年代中期世界年消费量约 56.5万吨 ,并以每年 4%~ 5%的速度增长。估计 90年代末期世界年生产量约为 70万吨。由于聚合物包膜控制释放肥料市场价格为普通肥料的 3~ 8倍 ,限制了它在农业上的施用。而我国开发的以肥料包裹肥料的缓释 /控制释放肥料被认为是足以廉价用于农业的缓释肥料。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包膜 (裹 )控制释放肥料供应商。
我国与世界钾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王孝峰论述钾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世界和我国钾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我国钾盐产品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我国90%的钾肥需依赖进口,2003年我国钾盐消费465.3万tK2O,而产量仅62.5万tK2O)。提出建立我国钾资源稳定供应体系的设想,逐步形成由国际钾肥市场,国内钾肥生产基地和境外钾肥生产基地三大部分构成的供应格局。
我国有机肥料的资源、利用、问题和对策
张世贤针对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逐渐下降的现实,介绍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和利用现状,论述有机物对土壤、作物的作用;提出发展我国有机肥料的对策(推行平衡施肥、开发利用城市有机肥源、积极发展绿肥、秸秆还田),虽然施用化肥仍是补充土壤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重要手段,但强调施用有机肥,对于资源利用和防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